陕西中医药大学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简报(第十一期)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 作者:本科教育教学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11-03 17:41:06
A A A

11

评建工作专班                             2023113

本期内容

【学校评建工作动态】

l 我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评估启动会

l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启动会上致辞

l 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校长补充汇报报告

 

送达部门各书记、校长、各部处室、各院系部

 

 

【学校评建工作动态】

我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评估启动会

10月30日上午,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评估启动会在5515会议室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审核评估专家组副组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周桂桐及全体专家,陕西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高强、副处长杨鹏,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副主任徐菲,我校全体校领导出席启动会。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杨晓航主持,第二阶段由蔡敬民主持。

校党委书记刘双耀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审核评估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检阅,对推动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学校将积极配合各位专家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保障。认真听取专家组意见建议,恳请各位专家把脉问诊、对症开方。学校将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努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着力提高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以实干实绩助力健康陕西和健康中国建设。

高强代表省教育厅讲话。他指出,召开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评估启动工作,是学校提高治学办学水平、推动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校争创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必然途径,也是我省进一步加强新医科建设的有力抓手,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工作的重要举措。他强调,陕西中医药大学要充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高涨的工作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专家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和保障,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

会议第二阶段,蔡敬民代表专家组从审核评估的重要意义、评估工作安排、主要任务、纪律要求等方面作了审核评估工作说明,并强调了本次审核评估工作的三点变化:一是评估从教学评估到教育教学评估的变化,评估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全方位考察,突出考察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导向、立德树人的举措成效和三全育人的整体格局。二是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靶向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要积极分析研究评估专家评估考察补充的意见,并积极配合交流。三是从一次性评估到持续改进的变化,希望学校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整改,推动学校建立持续改进教学工作的机制,推动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杨晓航代表学校作自评补充汇报。他从培根铸魂,持续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固本培元,切实贯彻以本为本新理念;提质增效,以“教育+”助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作了自评补充汇报。他指出,本次评估既是试金石,更是发动机和推进剂,我们将深刻领悟和认真落实好“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健康中国建设重任、服务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

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陕西中医药大学宣传片。

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部)党政负责人、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校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和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启动会上的致辞

党委书记  刘双耀

尊敬的蔡敬民组长、周桂桐副组长,

尊敬的高强处长、陆根书主任,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时刻,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各位专家。首先,我谨代表陕西中医药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专家的线上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陕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高等院校,也是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医药大学。建校71年来,学校根植三秦大地丰厚的中医药文化沃土,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指引下,立足陕西、面向西北,秉承“精诚仁朴”校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学校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三全育人”,聚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本次评估工作,成立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组建工作专班推进落实。各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认真对照评估指标,积极开展自评自建,查摆问题,对标整改,持续优化。目前,学校迎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敬请各位专家审核指导。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审核评估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检阅,在此,我郑重表态,我们将积极配合各位专家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恳请各位专家把脉问诊、对症开方。我们将认真听取专家组意见建议,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努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着力提高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以实干实绩助力健康陕西和健康中国建设。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校长补充汇报报告

校长   杨晓航

尊敬的蔡敬民组长、周桂桐副组长,

尊敬的高强处长、陆根书主任,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见屏如面,诚挚欢迎和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线考察指导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自评报告的基础上,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补充汇报。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陕西唯一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高等医药院校。我校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 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2021年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和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近三年先后成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单位、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大学联盟单位,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发起成员单位。

学校开设26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16540人,其中本科生13637人,研究生2903人。设有16个教学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中医药博物馆。

建校70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了以张学文、郭诚杰、雷忠义、杨震4位国医大师为代表的一批医学大家,以刘保延,杨明会、张冰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领域的科学家,更是培养了以“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阳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服务百姓的医药卫生工作者。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行动践行了“精诚仁朴”的校训精神和信念追求。

一、培根铸魂,持续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整体设计、系统构建、协同推进,强化全员育人责任,抓好全过程育人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围绕“三全育人”大格局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育人成效显著。 

(一)坚持课程育人,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

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互补,“大思政”教育格局初步形成。校领导和处级干部走进思政课堂一线,带头讲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学第一课”等专题思政课、形势政策课和主题党课。强化思政课教师主阵地意识,积极开展大练兵、大轮训,成功获批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有陕西高校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已有10余人次获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展示活动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在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上狠下功夫,已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并先后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14个。雷根平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赴京参加了建党一百周年庆典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二)坚持文化育人,探索文化建设新途径

我校充分发挥陕西和中医药的文化优势和特色,打造“精诚仁朴”的校训文化,将我校办学70年积淀的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和邵小利烈士舍己救人的英烈风范有机融合,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品位高雅、内涵丰富、感染力强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建设的4.3万m2设计先进、功能齐全的陕西中医药博物馆,将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并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以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定期举办“思邈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名医名师大讲堂”,并建成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思邈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通过潜移默化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学校1000余名学生主动请缨,部分同学奋战在流调、核酸检测一线,展示了新时代中医药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特别是2022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的重要讲话中,称赞了我校2019级针灸推拿专业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马文轩,说他一句“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这样的暖心故事汇成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动人交响曲。总书记的点赞,让我们全校上下备受鼓舞。

(三)坚持网络育人,用好媒体技术新平台

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做到和他们用同样的话语体系,根据青年学生的语言风格和接受习惯,建立了一批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的新媒体中心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用接地气、有活力的网言网语,让学生听得懂、易接受。学校建立“回音壁”、“五行园社区”等学生沟通平台和学生网络社区,实现了全天候服务和“接诉即办”。我校自主开发的网络舆情管理系统,极大的提升了重大舆论事件处置效率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名,新媒体连续多年位居陕西省高校十强,省属高校第二,多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网评工作集体。

(四)坚持服务育人,完善协同工作新机制

学校积极落实中省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通过“单列计划、单独评审”,稳定和优化思政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实施双线晋升、职称单列等激励举措,已有10人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辅导员、陕西高校“十佳辅导员”。学校立足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开展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分阶段、有重点实现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等十大育人供给,确保育人各环节贯通融合。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全面深化体育、美育、劳育改革创新,打造特色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多个学生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等。

二、固本培元,切实贯彻以本为本新理念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持续推进教学综合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水平、教师队伍、教学研究、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关键要素,实现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一)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化

学校对接区域大健康产业链和创新链,构建了服务健康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类专业体系,实现了覆盖中药全产业链的药学人才供给,增设了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并抢抓“双万计划”重大契机,以新医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认证等为抓手,持续改造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推动专业内涵升级转型,目前建设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22个,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覆盖度84.6%。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二)课程建设水平持续增强

学校积极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课程建设工作体系,实施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精品课程战略。近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8门、省级特色课程4门,省级创新创业课程3门,立项校级一流课程63门建设国际在线课程2门。其中我校的《中医食疗学》课程,作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选课学校368所,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710所,累计选课28.42万人。

(三)教材建设成效显著

我校教材建设工作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学术水平,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的原则,并设立教材建设专项经费,加大主编参编教材绩效奖励力度。近5年教师公开出版教材636部,其中主编、副主编教材336部。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优秀教材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四)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学校坚持对标“四有好老师”,以涵养师德师风、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为导向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以赛促练和教学能力评价常态化,坚持教师年度优秀教学奖评选,近三年先后有中青年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省赛中获奖。获评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26人,入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并有11人入选青年“长江学者计划”、岐黄学者等,入选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49人。

(五)教学研究不断深入

我校持续完善院校教育+师承教育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以“学思践悟、独立思考、完善个人、启智润心”为核心的开放和主动式学习,既精读古典,又研读西学;既研习教材,又博览群书;既认真课堂学习、也参加医疗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培养“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卓越中医药人才。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23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一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六)双创体系日臻完善

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全校建设了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基地)5个,主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获批省级创新创业课程3门。近三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124项、省级项目438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3项,其中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5项、省级银奖22项。荣获大学生挑战杯陕西省赛奖励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三、提质增效,以“教育+”助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点,主动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将医药资源、产业资源以及科研资源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教育链、产业链、服务链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胜任健康陕西建设的应用型医药人才。

(一)坚持医教协同,夯实理论、科研与实践培养根基

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国家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其中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7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第二附属医院是陕西省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

围绕传承和创新能力、岗位胜任力、持续发展内驱力等中医药学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将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强化中医经典课程的“学思践悟”,促进了学生专业认知从“师法古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的活化转变,着力培养“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卓越中医药人才。新冠疫情期间,学校先后向武汉、西安、宝鸡、上海、内蒙古、新疆喀什、西藏阿里等地市派出医护人员4500多人次,开展医疗救治、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为陕西、为全国疫情防控贡献了陕中医力量。近三年,中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针灸推拿等临床类专业本科生多次在全国各类技能竞赛获得大奖。

(二)坚持产教融合,贯通学科、专业、产业一体化发展

按照“新医科”理念,面向行业、企业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实施“2+4+4+N”的四层次分类建设计划,积极培育了“中医技术装备工程”等一批医工交叉新学科,并围绕中医药原始理论创新、中药产业化过程关键技术突破和中医药临床循证研究等方向开展重点攻关突破,通过学科创新成果反哺和推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2023年,学校成为省级“双一流”培育高校,中医脑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化学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

(三)坚持科教融合,打造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和平台

将科研团队融入教学团队,将科研平台融入教学平台,将科研项目成果融入教学资源,集教学“言传”和科研“身教”于一体,以科技创新团队、“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和陕西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核心,实施学科、专业“双带头人”制,推进科教团队一体化发展。同时学校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先后编写《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秦巴山区中药材生产加工适宜技术》等专著和教材,针对性改进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其中科教融合打造了“博妍草”“夏花绚烂”等一批社会实践品牌活动深受社会和学生欢迎。目前我校建设的秦药特色资源研究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9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均已成为各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中,我校作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陕西省技术总依托单位,至今开展普查工作11年间,600余名师生全程参与陕西省107个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指导建立了20多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新建了一个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成为科教融合的典范。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时代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迎来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校上下都深刻认识到,本次评估既是试金石,更是发动机和推进剂,我们一定深刻领悟和认真落实好“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健康中国建设重任、服务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

以上是我的补充汇报,不到之处敬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招生咨询:029-38185360
  •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Copy Right2020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本站支持IPV6